当前位置: 首页> 气象百科
< 气象百科

气象百科

吐故纳新 云寄相思——清明
来源: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4-04

 

节气释义

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同时,清明也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


物候特点

我国古人将清明时节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空气清新,阳光明媚。“清明时节雨纷纷”。4月,江南地区雨日大多数在16天左右,雨量在100毫米以上,部分地区雨量更多,充沛的降水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此时华南气温已经达到15℃以上,雨量也继续增多。但这时的北方容易干旱少雨,华北、西北易发生春旱。

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古代清明诗中,常常写到桐花。白居易《寒食江畔》诗说:“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明日是清明。”意思是,看到紫桐花,就意识到清明到了。麦花被称为“轻化细细”“万顷雪光”的“寿命最短”之花。柳花开时思亲浓,人们喜欢清明插柳,喜欢吃柳芽,古今文人墨客也总吟咏柳树柳花,或是折柳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


气候农事

清明时节,气温转暖,万物欣欣向荣。北方旱作和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季节,人们开始抢晴播种早播。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耕种大忙。这一时节,小麦生长进入最旺盛的时候。“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

清明节气也是植树造林的最好时机,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因此,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冷尾暖头。

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此时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民俗文化

清明的主要习俗有:禁火、扫墓、踏青、插柳、荡秋千、放风筝、蹴鞠等。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的一种文化传统。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祭扫、网上时空信箱、网上献花等低碳方式祭拜,寄托哀思、缅怀亲人,为故人送上“云端的思念”。“绿色清明”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认可。

清明期间正是春风得意、春意盎然的时节,万物萌动之时,迎春郊游于野外早就已成为风俗。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此时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正是春游好时候。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