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气象要闻
< 气象要闻

气象要闻

涵养文明新风 激荡奋进力量 | 云南气象部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纪实

来源:中国气象局 发布时间:2024-12-05

来源:中国气象局


  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常态长效机制,发挥先进示范作用带动向上向善,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共促……在彩云之南,从春城花都到雪山峡谷,从三江之畔到民族边寨,文明新风徐徐吹来,民族团结进步之花处处盛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指引云南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云南气象部门牢记殷殷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迈出气象高质量发展坚定步伐。


云南省气象台第一党支部、气候中心党支部到云南日报社博物馆开展联学联建活动图/云南省气象局



强化思想引领 文明实践蔚然成风

  云南地处我国西南边陲,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的气候背景孕育出秀美的自然生态和独特的资源禀赋,带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和“冬暖夏凉”的别样体验,也潜藏导致气象灾害多发频发的风险。

  云南也是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云南气象部门现有在职人员2115人,其中少数民族589人,部分市、州气象局少数民族职工占比超过一半。

  如何团结带领各族干部职工凝心聚力,更好发挥气象趋利避害作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云南气象部门的回答掷地有声:惟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气象事业才能蹄疾步稳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迈进,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人民。
  党建引领,坚定理想信念——省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以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开展理论学习、形势政策教育、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引导干部职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党员、干部前往省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开展现场警示教育,以案促学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不断健全完善“党建+文明创建”机制,推动各党支部创建党建品牌,不断提升“三联促三动”质效。

  高位推动,常态长效抓好组织实施——省气象局党组高度重视、强化部署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以党组书记为主任,党组成员为副主任,各内设机构、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云南气象高质量发展整体规划,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同考核,以上率下做好示范。

  以文润心,涵养向上向善的浓厚氛围——省气象局加强对办公区和大院环境的综合改造,带动各单位设计制作与业务职责相对应的“气象文化LOGO”,推动实现公共区域文明标识随处可见,营造整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倡导文明健康生活,举办职工职业技能大赛、运动会,干部职工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

  自1999年12月获评首届云南省文明单位至今,省气象局始终保有这一荣誉。在省级示范引领下,各州市气象部门纷纷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在保山,市气象局打造“监测高黎风云,心系百姓冷暖”党建品牌,以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抓手,建立“春风化雨”志愿服务队,发挥青年“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在曲靖,市气象局致力于建设学习型单位,通过开展道德讲堂等方式强化学习先进典型、道德模范,结合各类传统节日开展文体活动,推动全面阅读、全面健身,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曲靖市气象局党员到社区开展气象防灾减灾宣传图/云南省气象局



  在丽江,市气象局建设廉政、党建、文化长廊与职工之家,营造创先争优、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文化氛围;开展青年座谈会、演讲比赛、读书会等活动,激发青年学习热情,联合乡村振兴挂钩村党组织开展“金秋助学”主题党日活动,进一步联系服务群众、办好民生实事。


丽江市气象局党员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图/云南省气象局



提振精气神 交出实干奋进答卷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坚持党建引领,兴文明之风,育文明硕果,云南气象部门在弘扬“准确、及时、创新、奉献”的气象优良传统和作风中,努力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提振干部职工精气神,并将其转化为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努力打造党建行业标杆、精神文明行业样板、少数民族地区气象业务服务行业先行者,让气象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百姓。

  巩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

  云南气象部门因地制宜建立“1262”精细化预报与响应联动机制,推动递进式气象服务全面融入地方综合防灾减灾救灾指挥调度工作体系。云南气象决策服务平台直通省政府、省防办指挥大厅,防汛气象服务全面融入省、州(市)、县、乡、村五级治理体系。

  近3年,根据“1262”机制,云南气象部门“叫应”基层党政、防指负责人4.43万人次,全省紧急避险转移山区群众7.82万人。“1262”机制被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在全国推广,写入省委重要文件。云南省委书记王宁指出:“‘1262’机制让全省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递进式服务高效运行的背后,是云南省气象台第一党支部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参加全省“1262”防汛视频会商调度和联合值守,加强技术攻关和复盘,研发基于人工智能分类强对流预报产品,推动暴雨、强对流预警准确率分别达到83%、92.5%,较前3年平均提升3%、8%;是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干部职工秉持“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观念,用党建“红心”引领气象业务“匠心”,努力攻克横断山区(低纬高原)山地强降水、昆明准静止锋在云南气象预报业务中的难点问题,为预报精准提供科研支持。

  不仅限于省内,气象防灾减灾效益和作用不断凸显,正辐射至南亚东南亚,走向世界舞台:今年9月,受台风“摩羯”影响,越南部分河流出现严重洪水。收到越南国家水文气象总局的来函后,中国气象局迅速响应,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气象局等单位争分夺秒,立即搜集汇总相关数据,分享水文气象信息,助力科学应对洪水。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气象赋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在今年全国气象部门职工文艺交流展演中,云南省临沧市气象局编排的歌舞《阿佤人民幸福歌》让人眼前一亮。歌舞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老支书们的重要回信为主题,展现了气象干部职工为建设美丽家园、维护民族团结、守护神圣国土贡献力量的决心。

  自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以来,云南气象部门认真履行“挂县包乡带村”责任,持续在187个行政村开展定点帮扶工作,每年派出近400人驻村,推动当地加快发展、群众持续增收。


云南省气象局党员同志开展社区卫生整治志愿服务活动 图/云南省气象局



  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鹿鸣乡罗溪村此前存在季节性缺水严重、产业发展弱、基础条件差、劳动力不足等阻碍发展的难题。在省气象局的定点帮扶下,标准党支部活动室、土工膜蓄水池、青储饲料加工厂一一建成,产业配套道路得到修复。通过“乡村振兴+村级光伏发电站示范项目”,气象部门帮助村集体收入每年增加20万元,培养出3名致富带头人。2023年,罗溪村脱贫户和监测户人均收入11743元,较2022年增长15.7%。

  云南气象部门强化为农气象服务科技支撑,推动天气雷达1公里高度覆盖率提升至88%,地面自动气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开展精细化农用天气预报服务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研发高原特色农业气象服务平台,实现6大类374种产品集约化制作。

  当前,烤烟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可实时推送至全省47万户烟农手中,帮助“云烟”生产克服气象干旱和成熟期持续阴雨寡照天气影响,烟农种烟收入、户均收入“六年连增”;普洱茶加工、烘烤智能温度、湿度调控指标创新建立,基于物联网进行普洱茶仓储小气候环境智能化调控,茶叶品质得到提升,全产业链产值达1504.2亿元;气象服务融入咖啡基地规划选址、病虫害防治和销售等生产经营全链条,咖啡气候适宜性区划助力孟连县规划精品咖啡基地、推进中低产咖啡园改造,“云咖”种植单产效率显著提升。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气象+”守护诗和远方——

  省气象局深度挖掘气候资源,促进气象与旅游、康养、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助力57个县打造“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避暑旅游目的地”。

  摸清底数,更好保护利用气候资源。开展风能太阳能开发利用可行性论证和区划,推动立法加强气候资源保护利用,研发云南省风能太阳能资源预测产品,组建8支新能源项目气象服务技术团队,服务覆盖200余个乡镇(街道)、500余个行政村新能源项目。

  以云南建水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试点,搭建绿色金融与市场主体供需桥梁,推出“气候贷”金融产品。目前,全省已为4家种植企业发放信用贷款1450万元,为解决种植企业融资难、利率高等问题提供气象方案。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九大高原湖泊蓝藻水华问题,针对滇东石漠化区、金沙江干热河谷等生态脆弱区,持续开展植被覆盖度、植被健康指数、水源涵养能力等生态遥感监测,服务生态修复效果评估。

  风尚渐成,文明保持在行动上;久久为功,精神力量凝聚在心间。云南气象部门将持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吴彤 邹丕辉

编辑:黄彬 叶奕宏 王素琴

发布:胡旖晨

审核:崔国辉